展馆的第一部分名为“黑色记忆★◆■◆★”◆◆。那是一条狭长的★■■◆“时空长廊”,以黑色为主色调。长廊的右侧,是大小不等的多媒体展示屏■■★◆◆■,展示了从1859年索尔弗里诺战役至今■★■■★,人类所遭遇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与灾难★◆◆◆■■,营造了一种在战争与灾难阴影下的压抑气氛■■◆★★◆。所有的影像内容,都将通过原子镜面幕墙后的数码显示屏呈现。镜面的反射制造出亦真亦幻的效果★★◆■,充满视觉感染力,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有着时空交错的感觉,产生强烈的震撼。长廊的左侧,是原始的岩石肌理■★。在岩石上有5块大幅海报,分别介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内容★★。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国际组织展区中,靠近世博轴◆★◆★,雪白的外墙上印有“红色十字◆■■★◆”、“新月★◆■■■”标志和约8米高的四人高举双手图案■◆◆■,象征着“携手为人道”
展馆入口造型的创意来自帐篷这一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人道救援物资◆■★,营造了一种“在现场”★★◆■、“在行动”的真实感■◆■◆■。展馆内分为“黑色记忆”■■◆◆★◆、“人道之光◆■■■◆★”、◆★◆★◆★“行动你我”三个主要展示区域◆■■★◆★,展示人类遭遇过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与灾难,以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减轻人类的苦难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展馆的入口造型被创意地设计成一个白色的帐篷。 帐篷,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人道救援物资。2005年印度洋海啸,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受灾的斯里兰卡地区提供了5000余顶帐篷★■◆★;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震★★■★■◆,需至少200多万顶帐篷安置受灾群众⋯⋯每逢救援现场,帐篷皆为紧缺物资。 展馆的帐篷造型营造了一种“在现场”、“在行动”的真实感,使观众在入馆之前■★◆◆◆■,便已经被人道救援行动的力量所震撼。 当观众在入口等候区排队进入时,工作人员会给每位参观者派发一条红手链,寓意■★★◆◆★“连接人心”■◆★★★★,是整个展馆的视觉符号之一。此外,这条红手链还有特别功能,需要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自己发现■★■,并参与其中。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由◆◆★◆★“入口等候区■■■◆◆”、“时空长廊◆★■★”、■■★“环幕剧场◆■★”、★◆■◆“互动区域”和“出口”五个区域组成。展馆将展示国际红十字运动在救灾、救护、救助方面所开展的活动■■★■◆◆,着力宣传人道理念◆◆■,展现世界各地饱受战乱、自然灾害、疾病等困苦的人民不失信念★★◆■、满怀希望的坚强形象,增进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呼唤和感召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行列。
参观终点有一个“环幕剧场”,该环幕长15米,宽4米,会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影片,着重表现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保护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人类的尊严■◆◆■◆、防止与减轻人类的苦难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杰出成就,使观众产生从触动到感动的心理变化★★◆◆。
上一篇:人人回归“兜售”情怀
版权所有:山东新鸣电子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09166号
电话:15966089909 邮箱:zhuxiue@126.com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西环路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