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这一课目前来看是缺失的。每到寒暑假,学校总会开展安全教育,比如游泳★■★、乘车、交友等方面,但是网络安全却很少涉及■◆。我认为,这恰恰应该是一门必修课,在网络的海洋中,如何不溺水?这是少年儿童必须学会的。”张海波说。
“沉迷网络的孩子与不沉迷的孩子相比,差别很大,一个脾气暴躁★◆★◆,一个更平和,一个心态自卑,一个更阳光。而且◆■★■,身体状态也是不同的。” 曾洁说。她曾到一些基层村小调研考察◆★,那里的孩子近视率比城市同龄孩子低很多★★,身体素质也更好◆◆。她认为,城市孩子的近视率连年上升和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状有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敏感好奇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一代更是首当其冲◆■★★。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虚拟的网络世界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心灵的挑战与愉悦◆◆■■◆◆,但与此同时★★◆◆◆■,网络中大量的信息垃圾和黄毒等消极因素也正无情地吞噬着自控能力、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
“科技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自己有教育功能。就像一些直播★◆◆、短视频企业■◆★■★,在入口端上缺乏鉴别◆◆,低龄化很严重◆★★★■,一些小学生也有抖音、直播账号等。企业应该在入口端就进行分级管理,而不应该把监督的关口都留给家长◆■■★。尽管一些企业目前设置了一些防护系统,家长可以一键关掉等,但是为什么收效一般?就是因为在入口端的管控少★★★◆■◆,孩子们多开几个账户或者用假的身份信息就可以避开这些管控★★◆■◆。一些科技企业说他们是通过网络算法给孩子推送◆■,无法控制孩子点了什么■◆★、喜欢什么◆★■,这是不负责任的。”张海波认为■◆■■◆■。网络的“网★■◆★◆”字此刻更形象了,一些网络游戏在制作阶段就设计了令人成瘾的内容,一些科技企业在入口端就缺少鉴别,在这样无孔不入的状态之下◆★★,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更容易了。
一些专家将这一代青少年称为“网络原住民”。从他们出生开始,网络已经向他们展示出了魅力,通过动画片、歌曲、早教等形式。《中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及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2016-2017年)》显示,在网络接触上,平均有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6%★★■■★。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少年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从学校教育角度考虑■■◆◆,除了◆■◆■◆★“禁”字当头,还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张海波提出,还应该补上网络安全这一课■★◆。
曾洁说■◆,网络的空间很大◆■■◆◆,除了游戏之外■★◆,一些学生还通过抖音等短视频交友空间去探索和了解他们没有接触到的世界,这对孩子们来说,“诱惑太大了,可沉迷的空间太大了★◆◆★■”。他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为家长们普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告诉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也通过一些亲子活动、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家长和学生们了解更多。在布置作业方面,他们也尽量少布置利用网络的作业,除非是一些亲子作业。
在家庭教育方面,张海波总结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形容易成瘾的原因: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
“不了解主要指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只有5■■★★■◆.6%的14岁少年表示★★,父母了解他们,而加父母为好友的比率仅为3.7%。父母不了解他们的交友■■◆◆◆■,不知道他们是否有直播账号,不知道他们的上网喜好■★★★◆■。差关系指的是沉迷网络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父母知道长期上网玩游戏不好,却控制不了他们,于是只好强硬地抢夺手机等网络设备■★★,而这种强硬的方式更是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缺引导指的是在幼儿时期★■,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家长甚至用手机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于是孩子在成长为青少年的时候,更容易沉迷网络★◆■◆★■。坏榜样指的是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一个孩子这样向我们反映:‘我爸爸说手机是电子★★,但是他自己正吸得开心呢◆■。’这就是坏榜样★■◆■◆■。”张海波说。
通过分析一些成瘾的案例★◆,储朝晖发现,沉迷网络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多是小学高年级到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认为,锻炼孩子的自主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积极补上这一课。“比如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从小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错了自己承担后果★★◆★★,做对了自己承担喜悦。如果家长和教师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们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更容易偏向网络■◆,因为在那里,他们是可以完全做主的。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要给予孩子规范使用网络的节奏感,比如每天赋予他们固定的时间去浏览网络,对于他们浏览的内容给予引导等,让他们早日形成自己规划生活的能力★◆★◆。★◆■”储朝晖说◆★★。
但是家庭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孩子沉迷网络的★◆“锅◆★★◆◆”不能让家长自己背。张海波表示◆◆,企业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他们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便利■★■★◆,而此时他们并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是“容易成瘾”的主要原因◆★◆◆。“其实网络只是一种载体,不仅是网络◆◆◆★,一些小说、电视节目成瘾的原因也是如此,主要是看孩子有没有产生自主性,如果缺少自主性,那么他们接触到令他们感到愉悦的事物,就容易成瘾◆★■★■。■★★”储朝晖告诉记者。
当网络影响到生活方式,甚至成为“必需品”,网瘾这种成瘾方式也就愈演愈烈。刚开学不久,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玉泉岛校区的执行校长曾洁就收到学生家长的求助,诉说自己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孩子一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拿手机开始玩◆■◆■★★,爷爷奶奶看他小,也没说什么,但孩子玩着玩着,就变了■■◆。”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情绪上的失控◆■◆,曾洁告诉记者★◆,◆★★★“家里网络出故障的时候■★■◆,他就发脾气吼爸妈■★■★■■,游戏输了的时候◆★■■,更容易暴躁,还直接摔了手机,妈妈嫌他玩游戏玩太久,他就骂妈妈★■。家长向我求助,感觉他玩手机都玩魔怔了,医生也说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
在与曾洁的交流中,她还谈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三年级某班男生小光(化名)因为父亲没有稳定工作,没日没夜上网打游戏,两个姐姐回到家后也是上网玩不停◆◆,导致小小年纪的他觉得,打游戏才是最有趣的事情,上课、学习都没有一点意思。久而久之,他变得很自卑★■■◆■,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还多次表示不想读书,只想回家和爸爸一起打游戏。
在无孔不入的网络空间◆◆★★■,怎样规避成瘾的风险?一些研究人员在分析整理部分案例之后,认为青少年过分沉迷网络的主要责任在家长身上。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对此也有一肚子苦水。★★★“很多手机游戏在制作阶段就有令人成瘾的设计◆■■◆★★,父母们在和一大群致力于让人成瘾的企业斗争,怎么争得过呢?★◆★”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
沉迷网络导致青少年家庭观念薄弱,亲子关系受损◆■★◆■,亲子冲突加剧。它还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身体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虚弱■◆。此外■★★★◆,沉迷网络还容易让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注意力涣散◆◆◆★★、自控力下降、易怒、焦虑■■★、自卑◆■◆、强迫行为和自杀行为。如今青少年网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储朝晖认为,目前在大部分中小学校,手机是禁止带入校园的◆★★◆★■。怎样度过课余时间◆■★,对学生和家长都是一个考验。“一些孩子认为,好不容易放学了,终于能玩手机了。一些家长也会把手机游戏当成给孩子的奖励。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的生活丰富起来非常重要■◆★◆◆◆。★◆◆◆◆★”
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玉泉岛校区的执行校长曾洁★■◆■■,时下正是开学季,不少家长和老师向我反映■■★■:孩子沉溺于网络、沉迷游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我们学校六年级学生小豪(化名),家里六口人(爸爸、妈妈★◆■◆★★、姐姐、爷爷■★■★◆、奶奶),父亲性格暴躁◆★★◆■,母亲教育方法不当。小豪寻找了一条“快乐”的渠道——网络★◆◆,他沉迷手机和电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要么扰乱课堂秩序,常常不交作业◆◆★★■。在家里他也是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只顾埋头在网络中。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山东新鸣电子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09166号
电话:15966089909 邮箱:zhuxiue@126.com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西环路中段